投递简历
用手机扫描我

电话 : 020-66341616
传真 : 020-66341176
邮箱 : bqchr@bqchr.com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28号
广安大厦8楼

协作,并非在一起工作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态度

发布时间:2019-10

作者:胡浩     

来源:公众号胡言非语(ID:hutalking)



  人一旦多了,就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事;


工作变得越发复杂,专业跨度不断增加,就必然要与其他人产生关联;


因此,协作就成了每个职场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老胡搜索了“协作”这个让人非常熟悉却很难做好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


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协作应该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只要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岗位实现承担的目标必须得到的外界支援和配合,都应该成为协作的内容。一般包括资源、技术、配合、信息方面的协作。


对于这个概念,总觉得不太如人意,好像少了一些什么。


因为事实上,似乎我们总是难以有好的“协作”,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同级之间,或者跨部门之间。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需要协作的任务,当作额外的、负担式的,或者非必须的、非本职工作的。于是,协作往往就变成了无可奈何的“求助”。


也许正是我们容易陷入这种“偏硬的”、“理论式”的概念中,反而无法真的掌握本质。或许该换个思维来想想,于是老胡开始与友人们探讨“协作”这个话题。


很有幸,一位友人看似随意的说法,让老胡找到了在概念中觉得少的那点东西。


他这样说:“协作,就是把我的事和你的事,变成我们的事。”


醍醐灌顶般的感悟,这无关目标,无关支援,无关配合,无关岗位,而是是否要成为“我们”。


 

1

“我们”是一种态度


毫无疑问,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必须要有强大的协作能力,其实就是能融入团队,把自己要做的事,把别人要做的事,当作我们的事来考量和执行。


这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态度!


小薛从国企跳槽来到一家民营企业,他的能力、经验和人脉的确能帮助到这家正在成长中的民企。但同事们总是感觉他与大家格格不入,大家的配合自然也不太顺畅。直到一次业务会议上,小薛发牢骚似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你们总是习惯没有太多风险考量,同时对新业务的投入不够,你们这样做肯定做不大。我以前在国企的时候,会严格立项,然后整合资源。毕竟这个行业是资源和关系型,你们这样是很难做大的。”


虽然小薛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同事们怎么听怎么难受,还在尴尬之际,部门总监一拍桌子,说道:“小薛,你已经是公司的一份子,不要总用你们来说同事们,也不要用我怎么样来把自己放到外部来看问题,因为过去的经验和优势,所以请你加入我们,所以你就是我们的一份子,再也不要用“你们”来旁观同事们了,这是你应该改变的态度。”


这位总监说的非常对,细节之处看精神,这位小薛虽然加入了公司,自己也是民营企业的一份子,可他内心并没有融入这个团队,反而总站在过去的角色来旁观和讽刺。


任何一个人在组织里要能成事,就必须要有“我们”的态度。


要知道,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最方便、最舒服的方式来采取行动。只有在这个潜意识里放入“我们”,才不会觉得协作是一种额外的工作。



2

流程无法造就团队,相互拥抱才有可能


很多人把团队简单化了,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自己身处什么样的团队,要成为什么样的团队?


什么叫“一盘散沙”?


沙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即使高高堆起,看似一个整体,却被风一吹就散去,因为他们仍旧是一个个的个体,相互之间没有黏性。


同样,如果只是靠组织结构图和工作流程、制度来让大家成为团队,那这个团队一定是冷冰冰的,经不起环境变化的压力和巨大问题的考验。


我们必须思考三个现实的问题:


1. 为什么组织里有各种各样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体系,还是会存在相互推诿?


2. 为什么组织里所有人对出现问题的紧张度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人旁观?


3. 为什么会有上级责怪下属配合别人工作而耽误了所谓的本职工作?


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组织里的个体没有相互拥抱的意愿和能力,他们总是习惯于仅仅看到自己手里的工作而已。


老胡非常喜欢一位量子力学专家所说的一句话:


人们之所以无法相互帮助和拥抱,是因为自大,总觉得靠自己可以实现目标。如果将自己所处的背景想象成宇宙,那你就会发现自己是无比的渺小,而只有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才会对他人有拥抱的意愿。


是的,组织里需要以“我们”的态度来相互拥抱,甚至是量子力学里所提及的“纠缠”。


虽然在管理学上,总是追求流程化,倡导组织并不以个人的意志转移。但老胡个人而言,更欣赏一种高度协作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人和人之间具有极强的主动“需要”和“投入”意识,除了看得见的流程,人们还以一种非常负责、无法确定的方式在相互影响,通过高度的协作来具备对外界影响的适应能力。


在高度协作的组织里,任何一个人的缺失都会很明显,他们成为了一个有机体。


老胡相信,这是流程性规范管理的下一步进化方式。


这样的企业非常少,但的确让人神往。


试想,如果身处高度协作的组织中,我们知道自己被伙伴们所需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他人的影响、对组织的影响,知道所做的工作是“我们”要做的事,即使遇到再大的压力、面对再多新问题的麻烦,都是可以承受和消化的。


而正是人们把压力当作了自己个体所需要承担的,所以才会出现推诿、冷漠和不合作。



高度协作是一种态度,组织的态度,个体的态度,它需要以下两个核心:


第一,认同彼此;


简单说来,就是组织里必须充满了认同的氛围,存在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人与人之间彼此认同、个体对组织目, 标认同, 、部门与部门有认同,那就会以积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是让问题更加恶化。


认同,是任何企业文化构建的基础,却在各种眼花缭乱的文化用语宣贯之下被忽略。如果一个人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不认同所在的组织环境,那他每待一天都是痛苦的,这种情况下谈何协作?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认同,那说什么都是错,还指望配合工作?

高度协作的组织里,必须要强调“认同”,这是出现问题和矛盾时的原点,不论跑了多远,都能拉回来。


只有认同,才能认为这是“我们”的事,而非你的事要我配合。

 

第二,参与感;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有个感悟:高层很累,中层很麻木,基层很盲目。


虽然有点夸张,但的确广泛存在这种现象。


高层累在自己的想法和方向虽然很灵活很清晰,但“躯干”却太笨重,无法快速响应;


中层麻木,是因为他们的眼里,上级总是变来变去,无法适应不如麻木旁观;


基层很盲目,因为神仙打架与我无关,把眼前的工作完成才是最重要的。


老胡看来,缺乏参与感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各个层级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玩,然后互相责怪对方节奏不对。高层的战略思想并没有让中基层有参与感,自然高层也不具备中基层工作成果的参与感。


要知道,一个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做的工作对整体目标有何影响,这就是一种激励。


每个人都渴望参与,渴望被他人和组织所需要,这正是未来的组织管理中需要重视的,这是协作的基础。



3

一个问题,问你的内心?


在一个公开课培训项目中,老胡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每天很想上班?很想看到自己的同事?非常期待上级给自己下达任务?很想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想到大家的帮助,整个人都是开心的?”


现场的人们都哄笑出来,有人说:“新员工的时候,有部分做到”。更有甚者说:“怎么可能?除非傻子”。


这个时候,有一位女士举起了手,很平静的说:“老师,我现在就是这样”。


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不过看向这位女士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解、疑惑,甚至是讽刺,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在沽名钓誉、出风头。


老胡也很诧异,再次问道:“你真的每天很想上班,很想见到单位的同事,很愿意接受各种任务和挑战?”


她依旧很平静地说:“是的”。


老胡的脑海中仿佛抓到了点什么,问她:“你在这家公司工作多少年了?”


她说:“19年


此刻,全体学员自发起立,为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她跟我们讲述了一些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故事,而这个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对组织和同事的认同,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参与。


所以,她是一位拥有高度协作能力的职业人士,在她眼里的协作:


· 是主动做事,而非被动响应;

· 是面对问题,而非躲避问题;

· 是自己的事,而非被人麻烦;


所以,请记住:协作,并非在一起工作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态度。一个强大的组织,需要一群态度一致的人!


作者:胡浩,系统量化管理体系开创者;国家首届注册管理咨询师;企业管理落地式辅导第一人;担任多家上市公司集团管理顾问等。创立个人公众号:胡言非语(ID:hutalking)。

亲历企业管理20年,以管理者的思维、顶级顾问的角度,以最直白的语言,为职场人赋能。企业管理知识点、职场案例、感悟分享,尽在“胡言非语”。


- The End -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