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简历
用手机扫描我

电话 : 020-66341616
传真 : 020-66341176
邮箱 : bqchr@bqchr.com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东路328号
广安大厦8楼

如何应对30岁之后的职业发展?

作者:铂桥荟

发布时间:2018.1.17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近日唐山取消路桥收费站。好多人失业,然后就围着领导要说法要活路。其中一位大姐,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36岁,很老吗?什么都不会、都不学,全是别人的过错,全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影响?


从20多岁步入社会到35岁这些年,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最重要的阶段,决定了你最终的事业发展,甚至影响了生活品质。


从30岁到35岁,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为了不让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要在30岁就建立明确的目标,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未来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要学着为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很重要的时间点。


在做职业规划之前,会先评估一个人的综合基础,看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考察标准就是年龄,重点是30岁左右的年龄。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很困难,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在两性情感上,有“27岁定律”。其实有研究表明,职场上也有“27岁定律”:27岁是一个人能力的巅峰,27岁之后普遍有能力下降的趋势。但并非无法破除这个规律。


1. 第一件事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能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2. 围绕一个核心,构建核心竞争力


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能比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是在走直线。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还有个朋友7年换了6家公司。按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他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他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水平。大家也许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有些人觉得他只是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其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在接近这个方向,都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


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很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价值,却还想得到更多回报,没有人愿意干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有多强。能力的积累则源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即便是看起来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因为走了弯路就想在极短时间内补回损失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


3. 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

Macolm Gladwell在其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调查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书中有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4岁时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文格罗夫说:“我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到来,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老话——“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森豆也一直坚信,越努力就越幸运。如果你没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先要反思自身,哪些方面准备不足?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相对长期的影响。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很扎实和牢固,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4. 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说找准目标是为了积累更多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那学会做人则是你在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


森豆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很多迷茫的人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能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会从另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我们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很积极的人,用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会。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能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的影响:


  • 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这包括你与上司、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严重点说,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很不好坐。


  • 不断学习的能力

我们应注重学习的重要性。一个已经近40岁的人做了14年会计,但仍然只是基层主管,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好多年没加薪。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这14年中,你有没有培训、进修过或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从来没有。这是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但在职场中却很普遍。


关于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理论还是实践,我有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我一个人能否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


  • 职业化精神

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职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就走人,别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你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


  • 强大的内心

很多人其实内心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酥,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1.家庭与责任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人都在加速变老。不管你是否愿意面对有些问题,成长阶段都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


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要考虑家庭问题。如果你已成家立业,你要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你要承担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倍增,甚至还在倒退,那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压力。更多的时候,这种压力会使你没有余力谋求更好的发展。


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我还轻易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动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背上家庭的包袱,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不要在这时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2. 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明确规定要5年、10年经验等类似要求?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能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工作年限越长,往往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两者之间是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违背了这种关系,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比较棘手。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1年的人在能力方面没什么太大差别,所以当他们想让职业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种:一是频繁跳槽,没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在成长,剩下的几年都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你要及早树立危机感,跑步前进,以弥补与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3. 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


一个朋友做了五六年销售,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面试时,所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容易有这种感受:在具体操作层面,无论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不一样,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事,也是其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与终端老板打交道,就是他的失职了。


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由战略与战术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比较大的发展,你要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准备:


1. 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


如何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频繁跳槽,肯定不行,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停留在相对低的层次上,这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要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利用5年的时间积累。否则,“35岁现象”就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曾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人。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2. 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管理者


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


除了对技术很热衷的人,如果你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空间,职位晋升必不可少。有些人说我不想成为领导者,只希望做好份内事,就满足了。对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25岁时,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30岁时,也可以做基础员工;但你到了35岁以上时,如果还只想做基础员工,就不太现实了。如果一个已35岁的人,能力还只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这样的人基本上没什么价值。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都要把职位晋升作为职业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晋升密不可分。


不论你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厚度。当你慢慢变老时,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当你觉得收入不如别人时,不要随便和别人攀比,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在获得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同理,当生活不如别人时,亦无需格外羡慕,因为生活质量是自己通过努力创造来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不够好,说明努力还不够。其实我们只要坚持就好,坚持3天容易,难的是始终坚持。


文章来源网络

编辑整理:郭飞&森豆@北森

>> 返回